国民法医 第12节
第21章 这根毛
随着痕检来到现场,刑警大队长黄强民,副局长张涛和局长关席,也陆陆续续的赶到了。
这三驾马车,平日里都是不怎么出现的,尤其是局长大人,别看日常在办公楼内办公,但普通民警基本没有与之对话的机会。除了命案。
对一个县局来说,命案几乎就是最重要的案子了。
其他案件,局长都可以不出现,甚至连坐在办公室里听报告都不需要,可一旦出现了命案,那局长不仅要出现在现场,还得在现场勘查书上签字。
为此,他不想了解案件都不行。
不过,宁台县以往每年也就是一两起的命案。如今连续出现两起,局长的眉头也皱的更深起来。
“现在是什么情况?”局长一边穿戴,一边就问旁边的黄强民。
作为刑警大队长,他日常的工作已是管理远多于业务了,唯独命案,指定的现场指挥就是他。
而第一个被施压的,也毫无疑问的是刑警大队长。
黄强民没什么犹豫的道:“受害人薛明,今年36岁,是一家物流公司的主管。目前单身,案发的房子属于受害人父母所有……晚上23点左右,他姐姐下班回家,顺路来其家中取存放的快递,发现了尸体。打了110报警。二中队的民警抵达现场后,发现犯罪现场有被打扫的痕迹,衣柜有被翻动,受害人的手机也被拿走了,但从现场遗留的财物来看,我们认为可以排除入室盗窃或抢劫,应该是熟人作案……”
他说的颇为详细,而且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猜测。这是黄强民的习惯。局长和副局长都脱离一线了,含糊其辞的反而容易让领导误判。
局长关席只点点头,穿戴整齐了,就一马当先的走进了房间。
略作观察,局长关席就来到尸体旁边,问吴军道:“老吴,怎么样?说说看。”
不像是其他技术岗位的民警来来去去,吴军做了差不多30年的法医,上上下下的领导都混了个脸熟。
而在命案中,法医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。
吴军早有准备,略作沉吟,就道:“死者胸腔中刀,胸前的大血管破裂,失血而死。失血量很大。我特意看了卫生间,有洗浴的痕迹,但用了大量的清洁液体做了冲洗……”
局长听着点头,等吴军报告完了,吩咐道:“一定要尽可能细致的提取检材,有必要的话,扩大勘察范围……”
说过一段,局长关席又看向黄强民,道:“局里给你们做好后勤,你们不要有顾忌……”
等局长说完了,副局长道:“现场要保护好,我看这边的小区环境比较复杂,要保有复勘现场的机会……法医这边也是,要根据初勘现场的情况,复勘现场,查缺补漏……”
黄强民认真的听完局长和副局长的指示,转头开始下令,又专门揪着一队人,合并警犬中队全员,一起扩大范围,找寻凶器。
与此同时,排查受害人社会关系的民警,查找附近视频线索的民警,也都纷纷撒了出去。
黄强民绷着脸,挺着腰,不停的跟各中队沟通着。
在普通人眼里,侦破案件似乎是一件充满了智力角逐,充满了危险和玄妙的工作。但在刑警眼里,破案更多的是燃烧经费和燃烧体力。
那些神秘刁钻的密室杀人案,恶行昭著的连环杀人案,或许在某地某时发生着,但对于小地方的刑警们来说,这种案件,他们同样是通过电影电视来了解的。
对普通民警来说,最难办的命案就是随机杀人,这种有极大偶然性的案件,若是罪犯的运气够好,确实有找不到线索,无法破案的情况。但除此以外,大部分命案是否能够侦破,既与运气有关,也与资源有关。
而就今天的案件来说,黄强民只扫了一遍犯罪现场,不敢说有完全的把握,但也是心里托底的。
熟人作案就意味着从受害人的社会关系方面撸,有很大的可能撸到线索。其次,尸体发现的比较早,距离案发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,那从四周的监控开始撸,也有可能撸到线索。再次,受害人的手机丢失,很可以意味着手机中存有对凶手不利的信息,而以黄强民的经验来说,远程调阅受害人的微信或短信等信息,就很可能提供有力线索……
黄强民的破案思路是极清晰的,但他的紧张感并不因此而减少。
做久了警察的人都知道,破案从来都不是问题,最难的问题永远是办案,找到嫌疑人,逮捕审讯只是最基础的,固定证据,形成完整的证据链,是更重要更难的部分。尤其是命案,不用等到死刑复核的步骤,前置的二审一审,再前置的检察院部分,都会以极苛刻的态度做出要求。
正因为如此,黄强民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凶器。
此外,运气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。
那些命案积案,你要说它们复杂吗?或许真的复杂,但要说就无法侦破,似乎也并非如此。
而换一个角度去说,那些侦破的命案就简单吗?
黄强民的情绪稳定且紧张的指挥着。
作为刑警大队的大队长,他一年要负责的案件成百上千件,但命案依旧带来沉重的压力。
“这根阴錷毛,不是受害人的。”江远这时候从死者的裆部,夹出了一根毛,声音也传到了黄强民耳中。
第22章 薛明的遗泽
黄强民是控场全局的,听到江远说的话,立即走了过去,问:“怎么说?”
“看形态,是一根女性的阴尜毛。”江远用一根镊子将毛夹起,在灯光下观察了一下,接着放入到证物袋中。
死者是男性,那突然出现一根女性阴尜毛,显然是很重要的线索和证据了。
局长关席走了过来,问:“你说看形态,从形态上就能确定吗?”
“女性的阴尜毛一般会比较短,另外也会更粗糙一点。跟受害人的相比较,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。”江远略作解释。
局长莫名的一笑,咳咳两声:“有点道理……”
旁边一名现勘是个年轻技术员,尚有好学之心,顺口杠了一句:“腋毛和胡须也是弯的。”
正在扫指纹的老严“噗”的一声笑了,看看做现勘的小伙子,语重心长的道:“小杨,见识少了啊。”
房内众人都露出神秘微笑。
小杨同志脸上挂不住,低声道:“这个用经验判断也不拿稳,不是得讲点科学。”
局长从善如流,并好奇的问江远道:“说一说,有什么科学依据?”
“阴毛会更有弹性,腋毛的横截面是椭圆的,胡须的横截面是三角的,硬度更高……”江远随口回答。
小杨同志当场愣住:“真有人研究这个了?”
局长满意的一笑,再对旁边的大队长黄强民道:“证据尽快送去实验室,证据链一定要做扎实。”
黄强民立即点头,他刚刚也是在担心证据的事。
对警方来说,生物检材提供的证据向来是物证中的高级货。尤其是dna和指纹,专属性强,认可度高,在诉讼阶段,有dna证据的物证,认可度也会更高。
如今的司法部门都被要求重物证、轻口供,也是变相提升了dna证据的重要性。
江远将物证袋递出去,继续埋头做事。
局长等人又呆了一会,再出到屋外,低声说话。
现勘,痕检和法医们也陆陆续续的退出了现场。
日落后。
江远和另一名年轻警员一起,将尸体抬上依维柯,拉回殡仪馆。
吴军也随车跟着。
夜晚的殡仪馆,阴森的可怕。
黝黑的大松树,白天看着壮硕,晚上看着却容易让人产生诸多联想……
看门的老头揉着眼睛给开了门,坏笑着指路道:“别走左边,左边鬼多。”
同来的年轻警员浑身一个激灵,忍不住问:“这是什么讲究?”
看门老头蔫忽忽的道:“不信你就走左边。我又无所谓。”
“走右边吧。”吴军郑重其事。
年轻警员松开刹车,方向盘打向右侧,但还是忍不住道:“他是晚上给我们开门,不爽了吓唬我们的吧。”
“可能吧。”吴军回答。
“还有别的可能?”
吴军想了想,道:“也许是菩萨保佑?”
小警员愣了半天,才理解吴军说的是谐音梗,登时无言以对。
三人齐心协力,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解剖室。
当那明亮白光闪起,不锈钢的尸检台泛着银光,竟是分外的令人感觉安心。
吴军和江远忙忙碌碌的做起尸检前的准备。
换成大城市,一些比较忙碌的区县,尸体解剖可能还要排队。但对宁台县这种地方,民间解剖的基本没有,命案和非正常死亡的案例也少,有一具尸体就可以安心工作了。
至于熬夜这种事,面对突如其来的命案,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,熬夜和将要熬夜的可不止他们。
跟上一次的解剖类似,在让后续赶来的死者姐夫签字之后,吴军还是让江远操作。
他是存着些让江远练习的念头,当然,也是现场勘探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。
看着江远拿起手术刀,吴军道:“咱们做法医的,切的是尸体,讲究大开大合,你放心拉开,动作大一点也没关系。”
江远点点头,先是低头观察一番尸体。
当尸体在现场的时候,它虽然也是在逐渐降温的,但给人的感受,依旧是有些温度的。
如今,迁移到了不锈钢的解剖台上,尸体的人类属性,顿时极大的失去了。
江远亦是感觉到微微的不适。
这是他工作以后,经手的第二具尸体,而且是纯粹陌生的尸体……回想起来,江远觉得十七叔的尸体要更亲切一点。
江远捏紧刀,一口气从尸体的颈部拉到了耻骨联合。
泛起的皮肉,有红有白又有黄,江远的情绪,也瞬间纾解了许多。
过来做见证的死者姐夫就不行了,他瞅了一眼,表情就不对了。
刚刚抬尸的时候还很有精神的小警员也低着头,眉头紧皱,不愿意细看。
吴军顺手递了个垃圾桶给死者姐夫,避免他突然变脸,并道:“现在人一天到晚,都是光吃不运动,体脂率偏高,脂肪就比较多……”
他的语气里,似乎还有一点抱歉的元素,死者姐夫听着,表情更加扭曲了。
吴军摇摇头,回到解剖台前,对相隔一尸的江远道:“我也不擅长安慰人,要是有个女法医就好了。”
“女法医会比较温柔吗?”江远读书的时候,有一半的同学是女性,但她们到找工作的时候,大部分选择去考普通公务员,或者面试司法鉴定所,剩下的,往往也是将检察院的法医当做首选目标。
吴军低头看着死者的切口,帮着江远扒拉了一下,道:“肯定比我会说话。就是抬尸的时候不经用。”
江远顾不上说话,将手术刀沿着肋骨切出去,完了提起胸骨,再沿着胸骨的背侧,开始一刀刀的划。
不像是医生的小心翼翼,法医的动作讲究更少,动作更大更用力,以至于寂静的解剖室里,传出刷刷的斩肉声。
随着痕检来到现场,刑警大队长黄强民,副局长张涛和局长关席,也陆陆续续的赶到了。
这三驾马车,平日里都是不怎么出现的,尤其是局长大人,别看日常在办公楼内办公,但普通民警基本没有与之对话的机会。除了命案。
对一个县局来说,命案几乎就是最重要的案子了。
其他案件,局长都可以不出现,甚至连坐在办公室里听报告都不需要,可一旦出现了命案,那局长不仅要出现在现场,还得在现场勘查书上签字。
为此,他不想了解案件都不行。
不过,宁台县以往每年也就是一两起的命案。如今连续出现两起,局长的眉头也皱的更深起来。
“现在是什么情况?”局长一边穿戴,一边就问旁边的黄强民。
作为刑警大队长,他日常的工作已是管理远多于业务了,唯独命案,指定的现场指挥就是他。
而第一个被施压的,也毫无疑问的是刑警大队长。
黄强民没什么犹豫的道:“受害人薛明,今年36岁,是一家物流公司的主管。目前单身,案发的房子属于受害人父母所有……晚上23点左右,他姐姐下班回家,顺路来其家中取存放的快递,发现了尸体。打了110报警。二中队的民警抵达现场后,发现犯罪现场有被打扫的痕迹,衣柜有被翻动,受害人的手机也被拿走了,但从现场遗留的财物来看,我们认为可以排除入室盗窃或抢劫,应该是熟人作案……”
他说的颇为详细,而且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猜测。这是黄强民的习惯。局长和副局长都脱离一线了,含糊其辞的反而容易让领导误判。
局长关席只点点头,穿戴整齐了,就一马当先的走进了房间。
略作观察,局长关席就来到尸体旁边,问吴军道:“老吴,怎么样?说说看。”
不像是其他技术岗位的民警来来去去,吴军做了差不多30年的法医,上上下下的领导都混了个脸熟。
而在命案中,法医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。
吴军早有准备,略作沉吟,就道:“死者胸腔中刀,胸前的大血管破裂,失血而死。失血量很大。我特意看了卫生间,有洗浴的痕迹,但用了大量的清洁液体做了冲洗……”
局长听着点头,等吴军报告完了,吩咐道:“一定要尽可能细致的提取检材,有必要的话,扩大勘察范围……”
说过一段,局长关席又看向黄强民,道:“局里给你们做好后勤,你们不要有顾忌……”
等局长说完了,副局长道:“现场要保护好,我看这边的小区环境比较复杂,要保有复勘现场的机会……法医这边也是,要根据初勘现场的情况,复勘现场,查缺补漏……”
黄强民认真的听完局长和副局长的指示,转头开始下令,又专门揪着一队人,合并警犬中队全员,一起扩大范围,找寻凶器。
与此同时,排查受害人社会关系的民警,查找附近视频线索的民警,也都纷纷撒了出去。
黄强民绷着脸,挺着腰,不停的跟各中队沟通着。
在普通人眼里,侦破案件似乎是一件充满了智力角逐,充满了危险和玄妙的工作。但在刑警眼里,破案更多的是燃烧经费和燃烧体力。
那些神秘刁钻的密室杀人案,恶行昭著的连环杀人案,或许在某地某时发生着,但对于小地方的刑警们来说,这种案件,他们同样是通过电影电视来了解的。
对普通民警来说,最难办的命案就是随机杀人,这种有极大偶然性的案件,若是罪犯的运气够好,确实有找不到线索,无法破案的情况。但除此以外,大部分命案是否能够侦破,既与运气有关,也与资源有关。
而就今天的案件来说,黄强民只扫了一遍犯罪现场,不敢说有完全的把握,但也是心里托底的。
熟人作案就意味着从受害人的社会关系方面撸,有很大的可能撸到线索。其次,尸体发现的比较早,距离案发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,那从四周的监控开始撸,也有可能撸到线索。再次,受害人的手机丢失,很可以意味着手机中存有对凶手不利的信息,而以黄强民的经验来说,远程调阅受害人的微信或短信等信息,就很可能提供有力线索……
黄强民的破案思路是极清晰的,但他的紧张感并不因此而减少。
做久了警察的人都知道,破案从来都不是问题,最难的问题永远是办案,找到嫌疑人,逮捕审讯只是最基础的,固定证据,形成完整的证据链,是更重要更难的部分。尤其是命案,不用等到死刑复核的步骤,前置的二审一审,再前置的检察院部分,都会以极苛刻的态度做出要求。
正因为如此,黄强民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凶器。
此外,运气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。
那些命案积案,你要说它们复杂吗?或许真的复杂,但要说就无法侦破,似乎也并非如此。
而换一个角度去说,那些侦破的命案就简单吗?
黄强民的情绪稳定且紧张的指挥着。
作为刑警大队的大队长,他一年要负责的案件成百上千件,但命案依旧带来沉重的压力。
“这根阴錷毛,不是受害人的。”江远这时候从死者的裆部,夹出了一根毛,声音也传到了黄强民耳中。
第22章 薛明的遗泽
黄强民是控场全局的,听到江远说的话,立即走了过去,问:“怎么说?”
“看形态,是一根女性的阴尜毛。”江远用一根镊子将毛夹起,在灯光下观察了一下,接着放入到证物袋中。
死者是男性,那突然出现一根女性阴尜毛,显然是很重要的线索和证据了。
局长关席走了过来,问:“你说看形态,从形态上就能确定吗?”
“女性的阴尜毛一般会比较短,另外也会更粗糙一点。跟受害人的相比较,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。”江远略作解释。
局长莫名的一笑,咳咳两声:“有点道理……”
旁边一名现勘是个年轻技术员,尚有好学之心,顺口杠了一句:“腋毛和胡须也是弯的。”
正在扫指纹的老严“噗”的一声笑了,看看做现勘的小伙子,语重心长的道:“小杨,见识少了啊。”
房内众人都露出神秘微笑。
小杨同志脸上挂不住,低声道:“这个用经验判断也不拿稳,不是得讲点科学。”
局长从善如流,并好奇的问江远道:“说一说,有什么科学依据?”
“阴毛会更有弹性,腋毛的横截面是椭圆的,胡须的横截面是三角的,硬度更高……”江远随口回答。
小杨同志当场愣住:“真有人研究这个了?”
局长满意的一笑,再对旁边的大队长黄强民道:“证据尽快送去实验室,证据链一定要做扎实。”
黄强民立即点头,他刚刚也是在担心证据的事。
对警方来说,生物检材提供的证据向来是物证中的高级货。尤其是dna和指纹,专属性强,认可度高,在诉讼阶段,有dna证据的物证,认可度也会更高。
如今的司法部门都被要求重物证、轻口供,也是变相提升了dna证据的重要性。
江远将物证袋递出去,继续埋头做事。
局长等人又呆了一会,再出到屋外,低声说话。
现勘,痕检和法医们也陆陆续续的退出了现场。
日落后。
江远和另一名年轻警员一起,将尸体抬上依维柯,拉回殡仪馆。
吴军也随车跟着。
夜晚的殡仪馆,阴森的可怕。
黝黑的大松树,白天看着壮硕,晚上看着却容易让人产生诸多联想……
看门的老头揉着眼睛给开了门,坏笑着指路道:“别走左边,左边鬼多。”
同来的年轻警员浑身一个激灵,忍不住问:“这是什么讲究?”
看门老头蔫忽忽的道:“不信你就走左边。我又无所谓。”
“走右边吧。”吴军郑重其事。
年轻警员松开刹车,方向盘打向右侧,但还是忍不住道:“他是晚上给我们开门,不爽了吓唬我们的吧。”
“可能吧。”吴军回答。
“还有别的可能?”
吴军想了想,道:“也许是菩萨保佑?”
小警员愣了半天,才理解吴军说的是谐音梗,登时无言以对。
三人齐心协力,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解剖室。
当那明亮白光闪起,不锈钢的尸检台泛着银光,竟是分外的令人感觉安心。
吴军和江远忙忙碌碌的做起尸检前的准备。
换成大城市,一些比较忙碌的区县,尸体解剖可能还要排队。但对宁台县这种地方,民间解剖的基本没有,命案和非正常死亡的案例也少,有一具尸体就可以安心工作了。
至于熬夜这种事,面对突如其来的命案,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,熬夜和将要熬夜的可不止他们。
跟上一次的解剖类似,在让后续赶来的死者姐夫签字之后,吴军还是让江远操作。
他是存着些让江远练习的念头,当然,也是现场勘探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。
看着江远拿起手术刀,吴军道:“咱们做法医的,切的是尸体,讲究大开大合,你放心拉开,动作大一点也没关系。”
江远点点头,先是低头观察一番尸体。
当尸体在现场的时候,它虽然也是在逐渐降温的,但给人的感受,依旧是有些温度的。
如今,迁移到了不锈钢的解剖台上,尸体的人类属性,顿时极大的失去了。
江远亦是感觉到微微的不适。
这是他工作以后,经手的第二具尸体,而且是纯粹陌生的尸体……回想起来,江远觉得十七叔的尸体要更亲切一点。
江远捏紧刀,一口气从尸体的颈部拉到了耻骨联合。
泛起的皮肉,有红有白又有黄,江远的情绪,也瞬间纾解了许多。
过来做见证的死者姐夫就不行了,他瞅了一眼,表情就不对了。
刚刚抬尸的时候还很有精神的小警员也低着头,眉头紧皱,不愿意细看。
吴军顺手递了个垃圾桶给死者姐夫,避免他突然变脸,并道:“现在人一天到晚,都是光吃不运动,体脂率偏高,脂肪就比较多……”
他的语气里,似乎还有一点抱歉的元素,死者姐夫听着,表情更加扭曲了。
吴军摇摇头,回到解剖台前,对相隔一尸的江远道:“我也不擅长安慰人,要是有个女法医就好了。”
“女法医会比较温柔吗?”江远读书的时候,有一半的同学是女性,但她们到找工作的时候,大部分选择去考普通公务员,或者面试司法鉴定所,剩下的,往往也是将检察院的法医当做首选目标。
吴军低头看着死者的切口,帮着江远扒拉了一下,道:“肯定比我会说话。就是抬尸的时候不经用。”
江远顾不上说话,将手术刀沿着肋骨切出去,完了提起胸骨,再沿着胸骨的背侧,开始一刀刀的划。
不像是医生的小心翼翼,法医的动作讲究更少,动作更大更用力,以至于寂静的解剖室里,传出刷刷的斩肉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