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民法医 第17节
  “我来吧。”江远有点不好意思,这个房间里资历最浅的原本是他来着。
  “不用,我随便扫两下。”王钟坚决的阻止了江远,又道:“我还是给您说案子吧。咱黄队的想法,是肥水不流外人田。您的要求呢,是弓型纹,最好能直接通过指纹锁定嫌疑人,进而破案的……”
  江远现在已经可以做全类型的指纹了,不过,等下一个案子的时候,再说也不迟。
  王钟见江远未反对,遂道:“我找到一个合适的案子,不过,难度可能偏高,你先看看。”
  “好。”江远随手打开软件。
  王钟掏出一个笔记本,撕下一页递给江远,并介绍道:“你从案件编号进去……这是个纵火案,算下来也是五年多的积案了。文乡的四个大棚,被人一口气给烧了,没有人伤,但财产损失过百万,受害人等于直接破产了。”
  “文乡是穷困乡,上百万不少了。”吴法医皱眉看过来。
  “所以我现在还记得。”王钟说着道:“我跟严哥一起,当时从起火点采到了好几个指纹,都不太完整,案情分析会确定的侦查方向是熟人作案,当时把一个村子,还有隔壁村都给跑了一遍,问话,采指纹啥的,最后也是没线索……”
  江远直接在电脑上看案件,听着王钟的话,问:“既然是大案,指纹应该有找其他人看过吧?”
  “找省厅指纹岗的石队看过。”王钟知道江远不认识人,又接着道:“石队的本名叫石刚,今年也五十了,算是很有经验的痕检了。不过,我估计石队放到这个案子上的时间不太多,当年省里接连出了几个大案子,后面就给搁置了。”
  “光是上百万的财产损失,指纹又残,也没选进指纹会战?”吴军给了一句总结。
  王钟点点头。
  警队的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。每年的经费即使可以增加,可以想办法筹措一些,但除非是重大案件,否则,普通案子总会被各种经费和资源问题所困扰。
  就像是指纹会战,要说花钱,单纯的会战又能花几个钱,但就算是把全省的指纹专家都拉出来当牲口用,能耕的地也是有限的。
  而且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重案大案才是消耗经费和资源的大户,恰恰是这些案件,让普通案件的开支更拮据。
  人力资源亦不例外。
  听了两人的对话,江远也是有些不确定的道:“即使专家看的不是很认真,但只要看过的话,我再比中的概率也不高。”
  王钟忙道:“这里我有个想法。”
  “哦?”
  “专家比指纹,都是要8个特征点以上的。咱们如果只比六个或者七个,然后就在采集的附近的村民的范围内比,说不定就能找到嫌疑人。”
  这也算是个不成办法的办法,如果犯罪嫌疑人是普通村民的话,那只要找到人,有针对性的诈一下,说不定就能诈出结果来。
  江远问:“当年没有试过这个方法吗?”
  “试也试过。”王钟不好意思的道:“指纹损毁的比较严重了,能提取的特征点就没几个,好几个有希望的指纹,最后对比特征点,得到的都是排除的结论。省里的石队那边,咱也说不上话,不到8个特征点,不到认定同一,人家也不会给咱们一个半吊子结论的。”
  当面做指纹,跟统一的递交指纹上去,参与指纹会战等等是两码事,后者都得按照规范或规则操作。一名外单位的指纹专家,是不可能搞这种特殊操作的。
  不过,同样的,江远要做这种特殊操作的话,也需要其他同事更深度的参与。
  江远先不吭声,将原案件的指纹下载了下来,就默默的看了起来。
  他先按正常的方式做标记,跑了几次,都没能找到认定同一的指纹,等于说,捡漏的空间就非常小了。
  “这样的话,得跟负责这个案子的民警聊一下。咱们如果只能按照六个或者七个特征点来比对,那指纹就不能当做证据了,案子还得他去跑。”江远说着又顿了一下,道:“而且,按照六个特征点来找,确实有可能找错人的,当然,也可能六个特征点都比不中……”
  听江远这么说,王钟也是一阵头大,不由道:“我这是不是出了个馊主意?”
  吴军在旁淡定的道:“你是假定江远能比中呗。”
  “对对对,我当时是这么想的。”王钟释然。
  吴军呵呵一笑:“你这是把江远架火上烤呐。”
  “咦,我没有,我不是,真没这么想……”王钟赶紧解释。
  “这个案子是谁负责的?”吴军又问一句。
  “是魏队……六队的副队长,魏振国。”王钟道。
  吴军“哦”的一声,道:“那没事,老魏挺好欺负……挺好说话的,约着聊两句呗。”
  “那就警犬中队吃炒饭吧。”江远觉得罗纳威们的地方贼方便,又大,又有厨房,还能撸狗。
  第29章 并案
  警犬中队。
  大壮见到江远,都已经懒得叫了,就抬抬头,算是打个招呼。
  狗不主动,江远可以主动,上前一步走,先喊:“李队,摸个狗。”
  躲在厨房里刷手机的李莉头都没抬,就喊一声:“大壮,给摸。”
  大壮咧咧嘴,不知道嘟囔着什么,还是把头给低下了。
  江远一阵使劲撸。
  女警员带的狗,普遍干净又卫生,毛皮摸起来都更舒服。
  撸够了,江远再进厨房炒饭,而且是啪啪的开了鸡蛋,且向李莉解释道:“做痕检的严革和王钟过来,另外还有六中队的魏队也过来。”
  “我以为你舍得了。行吧,他们不撸狗就成。”李莉不仅没有不开心,反而有点高兴。作为警队内的一员,她这个警犬中队长期处于边缘化,平时都没什么人过来,说清静是真清静,说无聊也是真的无聊。
  不一会儿,江远的炒饭做好了,吴军、王钟就踩着点过来了。
  再过片刻,一名黑脸的老民警从院墙另一端绕了进来,不等开口,大壮就“汪汪”的叫了起来。
  “这狗……”老民警笑骂了一句,再看过来向众人招招手。
  “老魏。”吴军也打了个招呼,等人走进了,再给江远介绍道:“魏队是咱们六队的副队长,老资格了……”
  “副队长就是好听,屁用没有。叫老魏也行,魏振国也行。”魏振国远看一脸黑,近看一脸皱,下巴还有点肉嘟嘟的,一看就是常年出外勤,最近有养膘的样子。
  ”魏队。”江远礼貌起身。
  县局里,通常习惯给年纪大点的干警,送一个副队的头衔。没有实权,也不是领导岗位,甚至工资都没有多一毛,就是好听点。
  “老魏就行了。最近天天听人说江法医的名字。”魏振国又客气了一句,接着道:“江法医是想查文乡的大棚纵火案?”
  王钟赶忙道:“就是喊魏队参详一下。”
  “你们有线索?”魏振国眼睛半睁不睁的,看向江远。局里技术员的水平怎么样,他呆了半辈子了,早就一清二楚了。倒是江远,虽然是新人,但接连参与两个案子都有出彩的表现,让魏振国觉得有点意思。
  王钟就将昨日讨论的内容复述了一遍。
  魏振国的表情认真了许多,不由沉吟了起来。
  “您觉得怎么样?”江远等了一会问。
  “你们的想法我理解,就是想着圈定一个犯罪嫌疑人,然后,我把人给抓回来,再诈一下,看他能不能交代了?”魏振国总结了一下。
  江远和王钟对视一眼,点了点头。
  “不好搞的。”魏振国一笑,却是摇头,道:“你们想的也没错,案子很可能是案发地附近的人做的,而且,咱们当年又是取了指纹的,现在扫一遍,就算不能确定,找一个嫌疑人出来,还是有很大概率诈出来的。”
  江远和王钟又点头。
  “我们当年做过了,没找到。”魏振国平铺直叙的给了答案。
  两人一愣,王钟不由道:“没看到啊。记录里也没有……”
  “你们今天这么搞,搞完了,能做记录?”魏振国说的很淡定的样子。
  “哎……这……哎!”王钟的失望溢于言表,这个方案,本是他想了许久的策略,没想到这条路已被人走过了,还证明走不通。
  吴军这时候却是看向魏振国,道:“魏队,你是老侦查员了,有什么想法,就说出来呗。”
  就吴军对刑警们的了解,如魏振国这种老刑警,不说智计百出,多年积累的破案法子,绝对是相当多的。
  而且,魏振国对这个纵火案,也一定是有想法的,否则,他电话里拒绝了就得了,何必跑来警犬中队来碰面。大壮又不给他撸。
  魏振国用手点了点吴军,笑了出来:“还是老吴的心思多,我确实有个想法,感觉可以试一下。”
  “您说。”
  “纵火案的罪犯,一般是不会只犯一个案子的。就我的理解,搞这个名堂的人,都有瘾。有的人,就算他脑子里想着不要犯罪,但一把火点起来,烧到哪里,烧成什么样,他也不一定能控制得住。”魏振国说到这里,停顿了一下,等几个人理清了思路,再道:“五年前,做大棚纵火案的时候,我就整理了几个周边的涉及到点火焚烧之类的案子,想着能不能并案过来,但条件不是很具备……”
  吴军插口问:“五年前都并不起来的案子,现在能并起来了?”
  “我那时候想并案,是想着并案了以后,才好找省里的专家去比指纹。江远要是能直接比指纹,那就可以先抓人,再考虑并案。”魏振国郑重其事的道:“我来之前,又查了一下,文乡纵火案之前,周边有3个案子,都是小案子,涉及到的案值几百几千块,最多万元,有的采集到残缺的指纹,有的没采集或者没采集到。都没匹配到人。但我觉得,这几个案子有共通的地方……”
  魏振国掰着指头道:“首先一点,文乡是个偏僻地方,外地人去的少,发案现场又都是城镇外,很可能是当地人所为,至少是熟悉当地的人。其次,文乡和周边纵火案的数量,三年四起,我认为,是明显高于咱们县里的其他乡镇区域的。第三,文乡纵火案之后,当地再没有纵火案发生,很可能是嫌疑人因此而跑路了,这也能说明,为什么排查找不到人。”
  “那么,就是破其他小的纵火案,看能不能牵扯到文乡纵火案上面去?”江远将魏振国的策略翻译了一下。
  魏振国点头,道:“我这个方案,其实跟小王的差不多,都是旁敲侧击,从侧面迂回。不过,咱们查小案子,其实更简单一点。因为有案子,抓捕审讯之类的,都好走程序。抓到人以后,咱们有小案子拿着它,也更好审出东西来。还有一个,万一我判断错了,至少也是破了案子,对吧。”
  几人都显的轻松许多,纷纷点头说是。
  事实上,魏振国的方案,比王钟的方案高明了何止一层。
  老刑警的策略,果然是要更成熟一些。
  “咱们先吃炒饭,吃完了,回去看案子。”江远情绪昂扬的给大家端来了炒饭。
  魏振国接过一碗炒饭,看着橙黄色的饭粒,愣愣神,道:“请人吃这个的,还挺少见的。”
  第30章 魏队能处
  江远将魏振国说的几个案子,先是记录在纸上,再在电脑里一个个的找过去。
  正如魏振国所言,总共3个案子,一个涉及到林地,是正经的纵火,但没有录到指纹。另外两个虽然录到了指纹,但一者是烧了辆快报废的拖拉机,一者是烧了间无人居住的旧房子。
  后两者在现场找到的指纹都很拉胯,残缺不全且不说,还有变形。
  江远估计,当时做现场勘查的,可能就是当地派出所的民警,并没有考虑到指纹过火的问题,就用粉一扑,胶带一粘……
  指纹送到刑科大队的痕检这里,不说是否受到重视,就江远对老严等人实力的准确判断,这样的指纹,他们也是处理不了的。
  当然,这也没什么好责怪的。就像大部分普通人考不到重点大学,考不到重点中学,也考不到重点小学,父母不是行业领军人物,家族不是名门望族,自个儿成不了领域精英,也没有运气爆棚躺得外挂……
  县局对技术民警的要求,肯定也不能是电视剧级别的。
  达不到大案要案的程度的指纹,也得不到专家大佬的重视。
  仅仅是几千元案值的案子,只能得到常规的处理方案。
  不过,这3个案子,要是能牵扯到前面的大棚纵火案,又不一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