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民法医 第18节
  “您稍坐。”江远回到办公室。魏振国也跟着过来了。
  同为刑警,他也是个大忙人,但还是想看看江远的水平——痕检这一块,是普通民警最熟悉的技术部分了,日常核对一下指纹卡上的指纹啥的,基本都能做到。
  江远坐直了身板,准备好好的看一看这几个指纹。
  他先是下载了焚烧拖拉机的案子的指纹,就瞅着那图像,陷入了沉思。
  这个指纹入眼,就让江远有熟悉的感觉。
  大棚纵火案的指纹,江远翻来覆去的做了有一个星期,现在一看这个新下载的指纹,脑海中就已浮现出了画面。
  画面是不太相同,但有一定的相似度,考虑到指纹的变形和火烧日晒等因素,魏振国先前所言,还真是有可能的。
  两者各有残缺,想要证明是同一个指纹可能很难,将两个指纹合并成一个指纹,同样是非常难的操作。
  但是,比起文乡纵火案,焚烧拖拉机的案子,在起火点采到了3个指纹,完整度都比文乡案的要强一些。
  江远晃了晃脑袋,又搓了搓指头,再拿起鼠标,就熟练的将指纹拽入了photoshop。
  调色阶,调对比度,过滤背景……
  江远现在做这些事,顺畅的像是卖鱼的杀鱼,卖鲍的脱壳,卖笑的脱衣,令人目不暇接。
  魏振国之前也是看过痕检们做指纹匹配的,那种艰难困苦,犹豫万分的动作,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卖鱼的在卖鲍,卖鲍的在卖笑,卖笑的在杀鱼……
  “这个指纹有希望的。”江远迅速的标记了10个特征点,就将之丢去自动匹配。
  一列20个指纹放出来,江远只看了几个,就停了下来。
  他将两个指纹放到同一个屏幕内,用手向左做了一个倾斜的姿势,缓缓道:“方向有点问题,但基本可以认定同一的。”
  “咦,比中了?”小王先是跳过来看。
  “这个焚烧拖拉机的案子,应该是比中了。”江远又看了一眼,心头瞬间舒畅许多。
  大棚纵火案的指纹比对了许久,也未能比中,江远还一度以为是指纹库里没有收录到对应的指纹。
  但今天这个案子,却是瞬间撕破了中间的层层面纱。
  比中的是焚烧拖拉机案,但侦破的,有可能是一个系列案。
  魏振国“嘶”的一声,也凑过来看,口中念叨道:“这么快……”
  他是想过来看看江远怎么做指纹的,但没想到,就这么一会的功夫,自己能看到江远直接将指纹给比中了——他也有将相关指纹,找清河市熟悉的痕检看过,但很显然,市里的痕检,比对这个级别的指纹,起码是不轻松不容易的。
  “有纵火的前科吗?”吴军亦是有些好奇,想看看这个案子,是否如魏振国所言,真的是同一人所为。
  江远点开详细信息,却是摇摇头,道:“没有。是地方派出所办理身份证挂失的时候,给他采集的指纹。后来用这个指纹,抓到他盗窃……”
  每个派出所都有指纹的采集任务,这也是体现在派出所和县局“战力排行榜”里的具体事项。需要的时候,甭管你过来是办什么业务的,都先找你采集了指纹再说。
  魏振国轻点头,掏出手机,一边发信息,一边道:“我去会会这位……江法医,辛苦了。”
  他是老刑警了,给本队的队长打个招呼,带上两个人就能上阵的。
  说着话,魏振国已走到了门边,摆摆手,就快速的出门去了。
  王钟目送魏振国离开,表情突然变的深沉起来:“江远,魏队看样子挺喜欢你的。”
  江远:“怎么看出来的?”
  “魏队对其他人,吹胡子瞪眼的。”
  “这样子……”
  “魏队这个人能处的。”王钟叹口气,道:“江远,你把握机会啊。”
  “有什么讲究?”江远不明所以的看向王钟。
  王钟再次深深的叹了口气:“魏队啊……魏队的女儿可漂亮了。”
  第31章 喜欢放火
  魏振国下午出去的,第二天早上,才带着更重的眼袋和更深的皱纹回来。
  被他一起带回来的,是个不到20岁的青年人,身材矮小而瘦削,一脸的满不在乎,只有眼睛转动的飞快。
  一应手续妥当,魏振国立即带着人进到审讯室里。
  刑警队的审讯室设在一楼,只是一个三四十平米的小房间。
  房间中间有铁栏杆,铁门和铁锁分隔。铁栏杆的靠房门的一半房间是审讯区,放了办公桌、电脑和椅子。而内里的一端则是嫌疑人约束区,只有一把孤零零的审讯椅。
  审讯椅在业内的雅称是“老虎凳”。椅子全钢制造,下端固定于地面,椅脚配脚环,刚好环住犯罪嫌疑人的脚踝,扶手配手环,环住犯罪嫌疑人的手腕,靠背挂警绳,可以将嫌疑人的身体捆在椅子上。
  这一套约束装置,不仅防止犯罪嫌疑人暴起伤人,更是用来防止他自残的。
  对警队来说,审讯室内因为任何原因出现伤情,都是需要审慎对待的,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能解释过去的。
  “打开。”魏振国用手扶着犯罪嫌疑人,示意同事开门。
  咔。
  铁锁铁门开。
  魏振国带着犯罪嫌疑人一起入内,再示意同事关门。
  咔。
  铁门铁锁关。
  两声响过,嫌疑人脸上的满不在乎,已是悄然消失了。
  魏振国接着指指老虎凳,道:“坐进去。”
  嫌疑人咽了口唾沫:“凭什么?我犯什么罪了?”
  “少啰嗦。”魏振国的眉头皱起来,能夹住一根羊肉串不落地,这回也不惯着对方,和一名同事一起,轻轻松松将人约束进了审讯椅上。
  又是几声“咔嚓”,锁具全合,嫌疑人的眉头也不由蹙起,看着能夹一根棉签的样子。
  咔。
  咔咔。
  魏振国和同事再打开铁门出去,关好门,坐到了对面的办公椅上。
  审讯室的墙壁极厚且吸音,关上外门后,整个房间内,已是一片寂静。
  令人心慌的寂静。
  哪怕是进过审讯室的人,再进来,情绪依旧是压抑的。
  魏振国沉着脸,让同事先问。
  例行的姓名年龄过后,看着嫌疑人的情绪稍稳,魏振国就阴阴的道:“吕鑫,知道我们怎么抓到你的吗?”
  “我……你们抓错人了。”吕鑫硬挺着脖子。
  “人过留痕,雁过留声。现在科技这么发达,你干了什么,真当我们不知道?”魏振国的声音提起来,道:“我不用口供,也能送你进去。你不交代,判的更久。”
  这种话,一半真一半假。现在确实有零口供的案件定罪,还不在少数,但相比物证,口供的威力和价值还是更大的。别的不说,就是领导过问,首先问的也是“交代了没”,而办案民警最希望回答的,自然是“交代了”。
  今天的案子更是特殊,魏振国希望的是用小案牵出大案来,而他不仅大案没有足够的证据,小案的证据也不足以定案。
  江远虽然通过残缺的指纹比中了吕鑫,但定罪的要求,是比侦查的要求高的。侦查只要8个特征点匹配就足够,指纹鉴定则需要13个特征点相同。仅此一条,残缺的指纹就不足够。
  更不要说,指纹作为间接证据,无法单独证明有罪。
  不过,魏振国的脸上根本看不出丝毫的焦虑和畏难,能看到的只有皱纹与黑。
  “有没有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?”魏振国明知故问。指纹就是就是借此匹配出来的。
  吕鑫继续沉默。
  “问你话呢。”魏振国旁边的民警叱喝了一声。
  吕鑫被吓了一跳,等了几秒,才道:“打击过。”
  正因为被打击过,所以,他才知道“坦白从宽抗拒从严”是说真的,尤其是到了审判阶段,抗拒从严意味着从重处理,很可能会多好几年的刑期。
  同样的,这种信息都是有记录的,他也藏不住。
  魏振国接手,声音不高不低,问:“因为啥?”
  “不是都处理完了……”
  “问你什么,你就说什么。”
  吕鑫绷着脸,等了一会,才道:“就打架,拘留而已。也拿过别人的东西。”
  “因为点着了餐厅的厨房,所以跟人打了起来,是吗?”
  “是,就不小心,不依不饶的。”吕鑫很是不屑的样子。
  魏振国撇撇嘴,上一个案子的办案民警信息不足,显然是被这厮给蒙了,没能深挖下去。一个纵火案的嫌犯,点着了小餐厅的厨房,怎么可能是不小心,分明是跑到了城里以后,手痒痒了。
  轻敲了一下桌子,魏振国淡定的道:“你撒谎了。”
  吕鑫一脸无辜的看向魏振国。
  “你不是不小心点着了餐厅厨房,你是有意纵火。现场的油瓶上,就有你的指纹。”魏振国眼神锐利的看着吕鑫,又示意旁边的民警出示了照片。
  隔着栏杆,指纹上的断点看的不是很清楚,只当是一副完整的指纹。
  “那是……那是打架的时候,抓了油瓶。”
  “抓油瓶做什么?”
  “就想打人,后来又放下了,我也没用油瓶打人。”吕鑫对答的流畅起来。
  魏振国却是一笑,道:“因为你想用油瓶点火,对吧?”
  吕鑫的眼神一闪,忙道:“没有的事。”
  “你挺喜欢放火的,是吧?”
  “没有。”
  “那我在这个起火点找到的指纹,又怎么解释?”魏振国又拿出一张指纹图,缓缓道:“一次是巧合,两次三次,能是巧合吗?你当司法系统是傻的吗?”
  吕鑫的嘴唇动了动,脸上的表情已是绷不住了。